1. <b id="c8jl7"><ins id="c8jl7"><u id="c8jl7"></u></ins></b>

  2. <tbody id="c8jl7"><nobr id="c8jl7"></nobr></tbody>
  3. <progress id="c8jl7"><bdo id="c8jl7"></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c8jl7"><bdo id="c8jl7"></bdo></progress>
    2. <menuitem id="c8jl7"><strong id="c8jl7"></strong></menuitem>
      <tbody id="c8jl7"><nobr id="c8jl7"></nobr></tbody>
    3. <tbody id="c8jl7"><bdo id="c8jl7"></bdo></tbody>

    4. <progress id="c8jl7"></progress>
      1. 新聞動態

        加強和完善我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必要性

        發布日期:2012-03-20 00:00:00 來源: 瀏覽次數:
        根據有關知識產權法律,我國建立了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途徑,這一途徑符合我國國情,符合國際規則,并將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而不斷發展。
          一、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存在與發展由客觀需要決定
          在我國與不少國家,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都在發展。如美國、英國、菲律賓、墨西哥等國,都早于中國設立了專利侵權救濟行政途徑,且有強化的趨勢。2008年,美國國會通過《知識產權執法法》法案。這些做法反映了這些國家發展其經濟、科技與文化的需要。
          無救濟則無權利。行政救濟途徑為知識產權這種私權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保護方式。《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在序言中指出,知識產權是一種私權(即財產權),同時,從行政救濟、民事救濟和刑事救濟各方面提出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多條規則。該協定明確知識產權私權屬性的含義在于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國民待遇原則和平等互惠原則打下基礎。如將其理解為公權力不保護私權,或不主動保護私權,則不符合現實與法理。因為,該協定是促進各國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第一個多邊國際條約。從現實和法理來看,有形財產權作為私權被侵犯后可以得到行政救濟、刑事救濟與民事救濟,無形財產權包括知識產權權利人也應依法獲得各類侵權救濟。
          一般來說,對于有形財產權,只要所有人盡到一定的注意義務,很容易避免侵害。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政府部門核準或認可的權利,具有公開性、無形性、可復制性的特點,權利極易受到侵害,且涉案證據難以收集。與有形財產權相比,知識產權對具有主動性、廣泛性特點的行政保護有著更大的需求。滿足這類需求對促進經濟轉型與升級、加快科技與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換一個角度看,知識產權正是基于政府公信力而到政府部門申請、注冊,并向全社會公開,政府應該對這類權利遭到侵權假冒的行為進行監管。否則,受損害最大的不是權利人,而是政府的公信力、全社會激勵創新的能力及吸納投資和就業的能力。
          近年來,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對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做出過一系列重要指示。2011年12月11日,胡錦濤主席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周年高層論壇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將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和司法保護力度,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公平、穩定、透明的投資環境。”2010年11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保護知識產權是尊重創造性勞動和激勵創新的一項基本制度,是建設法治國家和誠信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創新型國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定不移地保護知識產權。”“要加強知識產權法制建設。”“要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把專項行動與日常執法相結合,堅持執法工作連續性,不搞“一陣風”。”國務院在有關工作部署中也對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提出了明確要求。
          從根本上來講,知識產權執法保護作為上層建筑,是由經濟基礎,最終是由生產力決定的。當前,由于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數量與質量大幅提升,知識產權信息擴散日益快捷,同時,知識產權侵權更加容易,侵權產品擴散范圍更加廣泛,侵權手段更加多樣,所以,許多國家紛紛從立法上為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提供依據,以多途徑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確保知識產權制度目標的實現。
          二、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符合國際普遍做法
          在英國,根據英國專利法的規定,只要當事人約定同意向英國知識產權局就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提出請求,該局可就是否構成侵權、損害賠償及有關開支費用等做出決定。
          在美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可禁止包括了不正當競爭行為和方法的產品向美國進口。上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方法中包括了專利侵權。這一機構屬行政機構。此外,美國還有其他行政部門依法行使知識產權執法職責。
          許多國家的海關可以提供知識產權侵權禁令救濟,某些國家和地區的海關還可以在商品流通環節追蹤查處知識產權侵權貨物。我國香港海關的知識產權執法人員有數百人,他們在整個香港地區都有查處知識產權侵權貨物的職責。法國、德國、日本等國的警察部門可以調查專利侵權的刑事責任問題,而且,其刑事救濟沒有門檻或門檻極低。
          在墨西哥,工業產權行政執法部門可以依法查處專利侵權行為,一旦發現專利侵權產品,可以查封、扣押這些產品,可以在處理侵權案件中做出以下決定:對侵權人予以罰款;勒令侵權企業暫時或永久關閉;拘留侵權人至36個小時。當事人不服上述決定的,可以向聯邦法院起訴。專利權人如發現自己的專利權被嚴重侵害,可以向聯邦檢察官提出刑事訴訟。聯邦檢察官在調查中將征詢工業產權執法部門的意見。
          在菲律賓,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部門可以調查、處罰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可以頒布停止專利侵權的禁令,并就損害賠償作出決定,還有權扣押,沒收、處置侵權產品或要求侵權人提供擔保,必要時處以行政罰款。
          從多邊國際條約來看,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的侵權救濟程序中專門規定了行政執法程序,涉及多個條款(Trips第四十一條至第六十一條均為侵權救濟條款)。
          三、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符合政府職能轉變方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重要職責是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市場環境,遵循的準則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抽象的行政行為,即制定規章制度與政策,并盡可能使政策規范化、制度化;二是行政執法,即具體的行政行為,包括依法裁決和調解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爭端與糾紛,迅速化解各類社會矛盾,查處違法行為,保護守法者的正當利益,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與誠實守信的市場秩序。加強和完善行政執法包括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法治國家的長遠需要。
          當前,我國保障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機制尚不健全,市場主體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不足,“有法難依”、“違法難究”及知識產權“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加強和完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也是解決現階段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符合政府職能轉變方向,從當前和長遠來看,都將得到加強和完善。
         
          綜上分析,從長遠著眼,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信息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網)

         

        下一篇:實施科技帶動戰略 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上一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依法為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創造良好環境

        番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