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中國高新企業:提升知識產權能力勢在必行
發布日期:2012-10-31 15:25:00 來源: 瀏覽次數:
2011年初至今年7月底,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企業發起的24起“337調查”中,90%涉及高新技術企業及其專利。今年以來,在涉及中國大陸企業的8起“337調查”中,全部涉及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以高新技術企業及產品為目標,是近年來‘337調查’出現的新動向和新趨勢。”針對前不久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有關專利被列入“337調查”范圍之列的新動向,有關專家認為,面對“337調查”出現的新趨勢,企業更應強化知識產權能力,筑牢應對各種風浪的基礎。
調查:轉向高新技術
從新的發展趨勢看,“337調查”已成為出口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知識產權壁壘,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嚴峻考驗。近幾年,美國頻頻發起“337調查”,中國企業屢屢“中招”。
在近日最新的一起針對電子及成像設備的“337調查”中,涉案目標包括移動電話、臺式電腦以及其他具有成像功能電子設備中的專利,華為公司、中興通訊的數款專利產品成為調查對象。在同期另一起對可伸縮USB連接器電子設備專利的“337調查”中,主要涉及中國企業的無線調制解調器專利產品。據了解,在華為公司,無線調制解調器產品屬于網絡終端產品之一,是公司銷售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華為公司網絡終端發貨量達1.5億臺,實現銷售收入446.2億元。
雖然此次調查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尚不得而知,但極有可能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對手就是希望借助自己的知識產權優勢,來打壓中國企業,從而使中國企業的產品無法在美國立足。曾經在美國“337調查”中獲得“五連勝”的浙江通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美國應訴的整個過程前后歷時6年,花費超過1.2億元,其中艱辛一言難盡。
筑基:更需知識產權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針對中國企業的‘“337調查”的目標已經由機械、化工等傳統領域向電子、通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領域轉變。這一方面說明隨著我國企業轉型升級、向產業鏈高端攀登的進展,這些企業的專利數量和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對美出口產品已經逐漸由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的產品轉變,令美國企業感到了市場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中高端的知識產權產品創造的利潤普遍高于低端產品,也讓美國企業感到不安。在這種情況下,對手就將“337調查”的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希望發揮知識產權優勢來奪取市場。
就華為公司、中興通訊的情況看,應該不會被“337調”所嚇倒。近年來,這兩家企業的知識產權實力都已位居中國企業前列,他們不但有數以萬計的國內外專利申請,在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方面,2008年華為公司就曾在全球企業界名列第一,而中興通訊在2011年度位居全球企業榜首,都是“實力派”,“337調查”應該不會對其有大的影響。
在轉型升級和具有眾多壓力的發展現實面前,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水平發展不均衡的現象正在改變。“337調查”之類貿易壁壘的增多,從另一個方面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認識到知識產權的價值,以往不重視知識產權的情況正在改變,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而要有效應對“337調查”之類的貿易挑戰,知識產權是堅強的保障和后盾。因此,企業加快提升知識產權能力勢在必行。(信息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1353期)
調查:轉向高新技術
從新的發展趨勢看,“337調查”已成為出口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知識產權壁壘,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嚴峻考驗。近幾年,美國頻頻發起“337調查”,中國企業屢屢“中招”。
在近日最新的一起針對電子及成像設備的“337調查”中,涉案目標包括移動電話、臺式電腦以及其他具有成像功能電子設備中的專利,華為公司、中興通訊的數款專利產品成為調查對象。在同期另一起對可伸縮USB連接器電子設備專利的“337調查”中,主要涉及中國企業的無線調制解調器專利產品。據了解,在華為公司,無線調制解調器產品屬于網絡終端產品之一,是公司銷售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華為公司網絡終端發貨量達1.5億臺,實現銷售收入446.2億元。
雖然此次調查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尚不得而知,但極有可能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對手就是希望借助自己的知識產權優勢,來打壓中國企業,從而使中國企業的產品無法在美國立足。曾經在美國“337調查”中獲得“五連勝”的浙江通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美國應訴的整個過程前后歷時6年,花費超過1.2億元,其中艱辛一言難盡。
筑基:更需知識產權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針對中國企業的‘“337調查”的目標已經由機械、化工等傳統領域向電子、通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領域轉變。這一方面說明隨著我國企業轉型升級、向產業鏈高端攀登的進展,這些企業的專利數量和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對美出口產品已經逐漸由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的產品轉變,令美國企業感到了市場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中高端的知識產權產品創造的利潤普遍高于低端產品,也讓美國企業感到不安。在這種情況下,對手就將“337調查”的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希望發揮知識產權優勢來奪取市場。
就華為公司、中興通訊的情況看,應該不會被“337調”所嚇倒。近年來,這兩家企業的知識產權實力都已位居中國企業前列,他們不但有數以萬計的國內外專利申請,在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方面,2008年華為公司就曾在全球企業界名列第一,而中興通訊在2011年度位居全球企業榜首,都是“實力派”,“337調查”應該不會對其有大的影響。
在轉型升級和具有眾多壓力的發展現實面前,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水平發展不均衡的現象正在改變。“337調查”之類貿易壁壘的增多,從另一個方面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認識到知識產權的價值,以往不重視知識產權的情況正在改變,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而要有效應對“337調查”之類的貿易挑戰,知識產權是堅強的保障和后盾。因此,企業加快提升知識產權能力勢在必行。(信息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1353期)